【专家】在中国做妈妈,你要比67个国家的妈妈更努力!

来源: 搜狐网 2015-12-15 06:53:17

  原文标题:【专家】在中国做妈妈,你要比67个国家的妈妈更努力!--来源:搜狐网 本文责任编辑/Linda--更多母婴健康、亲子早教、成长问答请关注“宝护神”微信公众:baohusheng

静观育儿脱口秀视频之“母乳的心理意义”

  这阵子,有两个和妈妈们有关的热点新闻引发大量讨论:

  一个是,观众吐槽《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马伊琍胸部下垂。

  一个是,某官方微博吐槽地铁哺乳的妈妈,并指摘“不要在公众场合暴露性器官”。

  这是两个很容易刺中妈妈们心窝的新闻。两个新闻看似单纯指向妈妈们的一个身体部位,其实却折射出中国妈妈们尴尬、无奈的地位。

  想起美国某慈善组织曾经做过一份名为《世界母亲状况报告》的年度排名,依据孕妇保健、儿童福利、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5个指标进行排位。总共176个国家,中国母亲的生存状况排名68位。也就是说,在中国做妈妈,你要比67个国家的妈妈更努力。

  在中国传统观念横行的地方,尤其是比较落后的乡镇,很多妈妈还在为了拼命生个男丁而努力。而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里,妈妈们一旦进入生育期,就可能意味失去工作,或者丧失职场上的竞争优势。面对无法信任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为了孩子的长远健康,妈妈们不顾对身形的影响而坚持母乳。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陪伴,有大量的全职妈妈们陷于日常琐细当中,而其付出的价值远远被低估……

  总之,一方面,不断觉醒的妈妈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社会给予妈妈们的支持微乎其微。甚至有时候,妈妈们还需要面对不该有的误解、敌意,譬如上述两个新闻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乳房是生命获得滋养的源泉,为何有人只看见了生殖器?妈妈是推动摇篮、推动世界的人,为何有人只看见了一副变形与否的肉体?

  “妈妈”,是这世上最美的名字。这简单的称呼中饱含了无尽的爱意和滋养。妈妈孕育、生养孩子的过程,就是妈妈引领孩子一步一步探索、走向世界,开启人生的过程。但,这简单却充满爱意的称呼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妈妈也有一段需要历练、磨合的历程要走,在这期间,艰辛、焦虑夹杂着幸福、欣慰,才练就了一个合格的妈妈称谓。所以,每一个经历了这种磨练的妈妈,都配得上“了不起”三个字。

  如果还有人不了解妈妈们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把下面这些文字,给他们看看。

  人之初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中之重。西方有句话,叫: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在襁褓初期,孩子对依赖都尚且毫无概念的时候,就已经绝对地依赖母亲了。当孩子清醒地在安静的房间里躺一会儿;母亲把手伸向还不到一周大的TA,TA会抓住妈妈的手指头,并朝妈妈的方向望过来。这种亲密关系没有受到打扰,持续发展。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相信,这样的关系会内化为这个小孩的性格。孩子未来的情绪情感发展,以及孩子面对挫折与惊吓的承受能力,都直接在和母亲互动的基础上建立。

  开始哺乳

  许多妈妈都知晓母乳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多少新妈妈们,因为一开始母乳少而备受家人指责,或者唠叨?更有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教导妈妈们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

  外界声音太多嘈杂的背景下,很多妈妈们往往忽略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本能,或者说是不相信自己天性中就具备了照顾好宝宝的本能。所以,妈妈们需要捡回自己的自信,并且依从自己做妈妈的直觉。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就是想吃奶的时候,张嘴就能吃到,哪怕你正走到马路上,或者坐在地铁上。处于全能自恋状态的小婴儿要求的就是,想要的时候乳房就出现,不要时乳房就消失。对于妈妈而言,这个时候最神圣的任务,就是满足一个生命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即使刚开始,新生儿的柔弱和无法沟通会给妈妈们带去很大的困扰。但是,若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陪着妈妈身边的孩子爸,以及带孩子的帮手),妈妈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去了解小宝宝,然后一定会知晓宝宝的每次啼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需求,并去敏锐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当宝宝获得满足后,他会很高兴能够发现,乳房后面还有母亲,母亲后面还有房间,房间外面还有世界……由此,妈妈便为孩子打开了属于TA的美丽世界。

  成为孩子最佳的依恋对象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

  几乎所有妈妈,打从怀孕起,就会快速进入做妈妈的角色里。生产之后,又会有大量妈妈为了孩子选择辞职,或者更换工作,这种自我牺牲,其实更多是出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了解。母亲们的牺牲,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依恋需求。

  这一时期,给予孩子及时、敏锐的回应,是一个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孩子通过哭、闹、或语言来呼唤父母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及时地给与孩子回应,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应答“哎”。目的在于当孩子需要被关注的时候,给予孩子关注,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关注的、值得爱的!这对于孩子将来成长过程中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的建立,都是极为有利的。而那些生命早期,尤其是2岁以前未能够得到母亲这般敏锐回应的孩子,安全感方面,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

  上述可以看到,做妈妈,是一项真正的技术活。而做中国妈妈,除了要做到上述,额外还要做更多。在整个焦虑的社会大背景下,在独生子女盛行的家庭结构中,大量中国妈妈们不由自主地患上了一种名字叫做“育儿焦虑综合症”的病。她们操心完孩子的奶粉安全问题后,又开始操心孩子幼儿园抢位问题,然后又开始操心各种兴趣班选择问题以及幼升小问题……而在整个过程中,不均衡的社会公共资源,普遍缺席育儿的爸爸们,不公平的社会就业和福利条件,成为了中国妈妈们肩上扛着的一座又一座山。

  在静观育儿后台,面对很多妈妈们的诉苦,我们只能无力地跟她们来一席老生常谈:当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时候,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身为妈妈,身为中国妈妈,这也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

  面对累觉不爱的妈妈们,我这里只想提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建议,那就是,少操心。对孩子的爱,别太用力。把我们用在孩子身上的力气,收回来,改用在自己身上。

  我曾经在读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小猪猪的故事》一书中,颇为他的“按需索取”理论折服,这让我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需求。

  书中的小患者叫小猪猪,开始见温尼科特的时候是2岁零4个月,结束治疗时是5岁零2个月,整个咨询一共会见了16次,历时大约2年半。每次会见时间是45分钟。什么时候来做咨询都是由小猪猪来做决定,每次都是由小猪猪向自己的父母提出申请,然后父母打电话与温尼科特约定会面时间,最后带小猪猪按约定时间来见温尼科特,结束时也不约定下次会见时间,仍然是由小猪猪感到需要见温尼科特医生的时候再提出申请。温尼科特把这样的治疗方法命名为“按需索取”。

  虽然这是温尼科特运用在儿童治疗中的一种方法,但完全适用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照顾和教养中。因为,只有依照孩子的“按需索取”给予孩子“按需养育”,才能给到他们当下最需要的东西,也是最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化成长的教养方式。

  然而时下,很多妈妈们由于过于焦虑,很容易会忽略孩子的内心和需求,反而给了很多孩子“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对于孩子游戏的主导、替代孩子规避危险、在孩子的社交中干预太多、给孩子报了很多并非孩子喜好的兴趣班等,这些你是否正在做,或者经常做?

  若你能够减少上述做法,学会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那么我们自身所陷的困境,才能够慢慢发生改变。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好处当然也不言而喻。

关键词:育儿 妈妈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