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帮】“雕刻未来”沙龙第一期:传统文化与未来传承

来源: 新妈课 2016-08-31 05:15:11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宝宝帮】“雕刻未来”沙龙第一期:传统文化与未来传承 责任编辑:Wolt

  世界精神分析大师卡尔·荣格曾说过,每个人出生都不是一张白纸,是带着祖祖辈辈的烙印而来。那我们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多少东西,是只要出生就带在我们的骨头里的?

  所谓有根的植物才会长高长大,而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他们文化的根,是他们孩子生长的土壤。

  搜狐母婴特邀三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会从各自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与我们孩子未来的关系。

  嘉宾简介:

  李稚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从事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几十年,曾在多个影视剧里担任民俗指导,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中国记忆》的创作者。

  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创作十余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文学新作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所著传统文化绘本包括《九色鹿》《跟着姥姥去遛弯》《水牛儿》、《铁门胡同》《花娘谷》《咕噜噜涮锅子》《冰糖葫芦谁买》《牡丹小仙人》《奶奶的青团》《荷灯照夜人》《满月》等。

  美国三叔,本名Nathan Jones,来自美国加州的儿童绘本教育专家、家庭阅读导师、跨文化儿童绘本作家、Story Tribe(故事部落)研发总监。童年在非洲部落长大,游历过多个国家,感受过多元文化的碰撞。来中国13年,曾为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孔子学院)编写教授外国小朋友学中文的书。

  第一部分:雕刻未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李稚田:有尊严地劳动,有品位地生活

  今天这个沙龙的标题叫“雕刻未来”,谈到雕刻,大家想的是艺术。我是研究文化艺术的,但我觉得研究艺术,不能是狭隘的艺术,比如说声乐艺术、舞蹈艺术、美术艺术。我是做大艺术观的,大艺术观的核心就是,如果你能把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就是艺术。那么母婴频道,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今天我就从雕刻说起,昨天我才从浙江回来。我在浙江遇到一位草根艺术家,他的工作就是把山野中的竹根和竹子雕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竹子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代表着中国精神。他送给我一件礼物,一块竹片,在竹片上有很浅的微标,然后利用竹节的一部分,做了一个装置,很简单。干嘛用的呢,放在桌子上、条案上,可以插香,那个细的线香,玫瑰香、桂花香、牡丹香,插到这里……然后香烟袅袅,屋子里便充满了高雅的情调。其实这个工艺很简单,这位艺术家如果要做的话,一天或者一晚上我相信可以做个七八片。很简单,但是就是简单的竹片在他刀下成为了艺术品,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现在有一句话叫做,我希望我们中国人在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中,要做到这么几个字,两句话,一句话叫做有尊严地劳动,第二句话是有品位地生活。可能我们这一代人受过了很多磨难,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在不久的将来,在有尊严地劳动的同时,过上有品位的生活。所以“雕刻未来”我想这个沙龙的题目的意义,是融在这里。

  保冬妮:不必担心文化会消失,因为它就在衣食住行里

  人生当中可以选择的很多,比如说选择在中国居住是在美国居住,选择我做什么工作,做儿童工作还是去做教育工作。但是我们生下来之后,也有几个不能选择的,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还有我的家庭,面对这些我们只能接纳。而爸爸妈妈和家庭,其实就赋予了我的文化感。我们的文化实际上在基因里面的,不仅仅是一个表征,它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就像种子一样被种下来,然后等你成长的时候,它会一点点发芽。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人想背离自己的文化是不容易的,想不接纳自己的文化也不容易。

  刚才李老师谈到了雕刻,也谈到了艺术。那么我们说无论是雕刻也好,艺术也罢,实际上它都跟文化紧紧相扣。就像刚才李老师拿到的竹片,那竹片上雕刻的纹式,就是我们的中国结的一种非常清秀、细腻的小小的花纹。当它与香座联系在一起,你就会觉得这种轻轻地流露的文化,其实潜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实说到文化,我们会知道,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底蕴。但是其实我们说文化也没有那么沉重,你要跟小朋友讲起来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讲到那么深的哲理的部分,一定是跟我们生活相连的,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衣食住行中。

  我的工作室就在我们北京的故宫的后门,景山东街的一个有着明清两代的历史的一个老胡同里面。在这里,你如果要问爷爷、奶奶:“什么叫文化?您跟我说说。”那老爷爷、老奶奶都会说:“别跟我说文化,因为我没文化,我没有读过那么多的书。”尽管老爷爷老奶奶说他不懂文化,但是你会发现,就是他这番话,其实也体现了文化的内涵,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质朴的中国人,所表达的这样一份做人的理念。

  所以,文化就在我们的言语中,文化就在画家的图画中,文化就在我们的吃喝玩乐中……文化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其实根本不用考虑文化会消失,为什么呢?只要我们这个民族还存在,我们其实就在用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延续着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说,雕刻时光,我们也是雕刻未来,在对文化的追求中,实际上我们把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一点点的带给了孩子们。

  第二部分:在地球村里感受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保冬妮:东西方文化如何在小小绘本里融合

  我一直做的工作,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跟小朋友们一起讲故事。每一个人都是在故事声中长大的,无论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是现在的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会离开故事的。那怎么样去用故事传达给孩子那份文化的深厚呢,作为文化工作者,也不必那么焦虑。

  你看,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这样的图画书就非常好玩:熊猫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中国的最最古老、现世还存在的一种珍贵保护动物;在世界上,玉佩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用熊猫做造型的小小的绘本,孩子们就会非常喜欢。但是其实大家如果翻开的话,会知道,不管是设计也好,还是它这样的翻阅的阅读方式,它实际上是来源于西方的对吧?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就会看到文化的融合。因为我们中国的古老的书不是这样的,而是线装书;也不是从从左往右翻的,而是从右往左翻的。

  所以在这个故事当中,它不仅有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它已经潜藏了西方的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的传承、故事的讲述中,我们已经把文化融合在孩子们面前了。在二十一世纪,它一方面体现我们的本土文化,同时我们也会带给孩子们更丰富的、更多元的世界文化。孩子在文化的交融过程当中,他的视野才会是广大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爸爸妈妈交流的就是,不要忘了让孩子知道“我是谁”,但同时也要孩子站在当今世界的角度,给孩子一个新的看世界的眼界。

  美国三叔:对自己的文化越自信,越敢于让孩子接触多元文化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3年了,那在这13年的过程中,在谈到文化的时候,也会有家长问我说,在国外、在海外,家长是怎么去保证他的孩子真正喜欢了自己的文化,懂得自己的文化,一辈子就会知道自己属于哪里,类似这样的问题。那么今天我想,做一个互动,为了探索一下这个问题的基础,今天我会需要两个志愿者,有没有在观众里面呢?

  我会问一些问题,然后提出来一个A的答案,B的答案,这个没有绝对没有对错,就是自己感觉一下,你的回答更倾向于A还是B。

  第一个问题:我的孩子越多接触国际文化,就会怎么样呢?A、他会越不喜欢中国的文化。B、他会越喜欢中国的文化,你想想你自己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A,越不看,孩子会越不看好中国文化的价值。B,他会越跟国外接触看到国外的文化,他会越会觉得中国的文化才是最有价值的。

  第三个问题,A,他会觉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我感到很自卑。B,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子,一个代表真是一个荣誉,真自豪。

  第四个问题,A,越不愿意实践中国传统文化,越不参与,越不愿意将中国文化传达给世界,好像这个A有点问题。B,越接触国际的文化,我越想把中国的文化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多了解和享受,我也是自己在自己生活中,更愿意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OK。

  请大家算一下,A你选了多少,B选了多少,然后就可以把牌翻过来。

  (A——恐慌,Fear。B——自信,confidence)

  可以看到,通过这么一个无聊的互动,其实是想传达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你作为一个人,更是作为一名家长,你对自己的文化越有自信,没有其他的questions(疑问)在里面,那你就会按照很有自信的方式去考虑孩子的培养问题;但如果你是从害怕、不够有自信、有点恐惧,怕外来的文化会不会比我们好,从这种想法出发,那就你可能会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做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一定不要从恐惧或者恐慌来出发。作为家长,做决定时,一定要是首先自己不害怕,自己要平静。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家长,都要这么考虑问题。

  比如,我妈妈爸爸都是美国人,我刚出生不久,他们就决定把我带到非洲的一个山脚下的小部落里生活。这可跟美国的文化,应该说是差别最远的,没有电,没有iPad,经常就不穿鞋就跑来跑去。但是我妈妈爸爸从来不会担心说,因为你在非洲长大,所以可能你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会迷失了自己,找不到你的根,会忘掉你国家的文化,我父母从来没有这种担心。但在家里面,因为他们是美国人,所以当我在家里面每一天,感受到的家里的文化都是美国的。他们同样带给我的概念是说,我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不是说我就不能接受、了解或者是喜欢其他的文化,No problem都可以。这反而就让我对自己是谁,和对自己的文化更有信心。后来我经过很长时间的游历,来到了中国。我在中国生活快13年了,我越了解中国的文化,我越喜欢中国的文化,发现我自己现在就最喜欢吃糊塌子,然后我现在脑子里想到的理想的家,可不是一个美国的别墅,而是四合院,那太奢侈那太wonderful了。但这不会让我觉得,那我是中国人了吧,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因为我的妈妈和爸爸已经让我知道,这个不用担心,只要你自己愿意去接触更多的文化就接触吧,你永远不会丢掉你自己。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也想送给大家,就是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你也要承担责任,给这个世界培养出来更好的下一代。”

  第三部分: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

  李稚田:人=动物+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遗产就是从祖先传下来的,因为祖先传下来,这里边就有他存在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的中一部分,我们的传说、故事、节日,还有妈妈讲的歌谣,做的游戏,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一个不成文的公示——人等于动物加文化。人创造了文化,所以他脱离了动物届,但我们本身还是生物对吧。但是我们和一般的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有文化,我们可以创造,我们还可以使用它,还可以传承它。那么由于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现代化使得很多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消失了,那么随着生活方式的消失,有些文化肯定也就慢慢地消失了,但是它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宝贵记忆。

  今天我带来一样东西,一件很精美的工艺品。今天可能很多孩子已经见不到蝈蝈了,但是我想全国最近有件事,湖南长沙有一家公园,把萤火虫摆到屋子里边,作为萤火虫馆,结果吸引了很多孩子来看。当然这件事后来遭到批评了,因为违反生态,萤火虫本来应该生活在乡间,草丛里面,你弄到城市里边,最后就只能造成死亡。但是这也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智慧,而我们的先辈,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很多成品。这是一个很精美的蝈蝈罐,这个蝈蝈罐今天放到工艺品市场,价值不菲。

  当然也有很简单的,可能我们在座的,女同志们都知道手编,就是很五彩的丝绳,把它编到一起,这里面也充满着内涵,是她们对生活对色彩,以及对她们心中的神的一种崇拜。所以文化就是在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起点中,注入我们的智慧,寄托我们的理想。

  保冬妮:在文化交融的时代,保存自己个性的人,才有魅力

  我们10年前在做中国图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很难见到中国本土自己的图画书。但其实中国图画书的历史并不是从近10年才开始的,在明朝的时候,明成祖朱元璋当时就让大臣为他的孩子在做图画书了。那个时候60页的故事,他有60页的配图,我们现在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少儿出版读物里面,都很难有60页,如果不是图画书的话,更难有60页的插图。所以,明朝时,我们就已经在有自己那个时代的图画书了,只是由于我们中国历史延续的特殊状况,朝代的更迭,以及政治运动的频繁,就让我们的文化一次一次经历断层。断层让我们找不到过去,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孩子们能看到的,都是这样一类西方的图画书。

  我今天也带来了,比如像大家特别熟悉的《我爸爸》。你看我爸爸的睡衣,从环衬开始就展现出来了,连弹出来的面包上都是睡衣的花纹。其实这完全是西方生活的文化的痕迹,烙印在图画书当中。这样的图画书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幼儿园,还是白领的家庭,几乎大家看到的全是这些。

  而就像三叔刚刚说到的那样,在大家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图画书以后,尤其好多有海外留学的生活经历的爸爸妈妈,回到中国的时候,他们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去找中国的文化内涵的图画书。这点其实我也特别有体会,就是你真的不会害怕孩子出国之外,丢掉自己的文化。我的女儿现在在英国读书,你会发现,她在中国上学的时候,可能都没有那么突出地去张扬自己中国人的个性;但是当她到英国读书之后,就在今年春节时,她就在英国她所在城市里面的中国年演出了一个文艺节目。我们连想都没有想到,她演的是什么,演的是皮影。我们在家的时候,家里有小皮影,有的时候我们会在家里玩这个游戏,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孩子对这个也兴趣。但是她到了英国之后,就自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皮影戏,自己剪的,自己做的。所以,你真的特别会发现,所有那些离开祖国的孩子们,好像他们都反而是更加的去保护,更加的去专注了自己的文化,并且他一有机会,他就会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文化,并且以这种文化为自豪。

  就像我们在中国我们看到三叔一样,我们就从他的特征中知道,他戴着的围巾是非洲的花纹,一看跟我们中国的颜色有异曲同工之美。所以这种浓烈的地方文化,实际上也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再看他的帽子和服装的时候,就突然会觉得,他是有着美国文化的特质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只有保存好自己的个性,这个人才有独特的魅力。

  第四部分:从小小书本中,读到大“文化”

  保冬妮:中国水墨画与西方心理学巧妙融合

  在我们做图画书的时候,也一样。比如《点点》这套书就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在西方的图画书里会运用粉彩、水彩、油画,但水墨画是很中国化的表达方式。很多海外留学的回来的爸爸妈妈们,当拿到中国的水墨画与童趣世界相结合的作品时,就觉得特别欣慰,因为他们能看到,自己祖国的文化,在新一代孩子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生动的活力。

  当我们在国际书展展现的时候,英国学者当时就说,中国水墨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它鲜明的特质:中国水墨是没有一笔能够重复,因为墨汁里所包含的水分,以及宣纸的干燥程度,使得它落墨以后都是非常不一样的,甚至就在裱糊的过程当中,它都会有变化。还有,是一套零岁读物。那小朋友零岁的时候能读图画书吗?从儿童心理学角度讲,零岁的小宝宝一出生,他实际上能接受的视觉刺激,可以帮助他进行大脑神经元的突触连接。这时候的刺激只能是明暗的,那只能是黑白书,彩色对他没有意义。这个黑白正好暗合了我们中国水墨画黑白的特质。所以,这样的视觉刺激图,图形实际上是西方心理学的视觉图决定的,但是我们用中国水墨来呈现。所以,你会看到,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不同文化,在一本图画书当中的结合,两种文化的融合,在这里表现得自然又顺畅。

  李稚田:世界那么大,一本书带你走四方

  我稍微插一句:尽管我们现在家长很繁忙,工作很忙,也很累,生活压力很大,但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因为包括刚才我谈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有些东西是无法在家里边看到的;如果亲自去走走,时间、经济、精力又可能都不允许。但是通过我们的媒体、网络,我们的电影、电视、图书,能够给孩子创造非常好的文化范围,让他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记得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四口人,吃完晚饭一个人抱着一本书,各看各的,所以阅读这件事我觉得非常重要。

  美国三叔:不同的故事演绎里不同的世界观

  真是太需要学习这些精神,让孩子读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要在家里制造阅读氛围,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下面我来讲一些故事吧,这个是和龟兔赛跑有关故事吧。

  在美国是这样一个版本。要比赛了,行,兔子很快先跑了,然后乌龟慢慢在后面走着。但是这兔子不专心,去玩别的了,睡觉吧,吃点饭什么的,而乌龟很坚定,慢慢努力往前走。它想,我就继续一点一点往前努力就行了。最后乌龟成功了。OK,这是我们在西方大部分的国家,会听到的故事版本。

  但在加勒比海国家,或者在非洲,就不一样。故事的开头是一样的,但是乌龟最终怎么赢得的呢?不是因为兔子不快,兔子从头到尾都在跑。但是乌龟呢,它有很多的亲戚,提前安排好了,在比赛的路上每一个拐弯的位置,就安排一个在树下面等着呢。当兔子跑过来时,赶紧就出来。兔子路过乌龟了,再继续往前跑,拐弯又发现乌龟又在它前面了……就这样到最后,兔子总是能看到乌龟就在它前面。到终点线时,兔子也没话可说了。它整个过程确实一直看到乌龟在前面啊,兔子晕了,乌龟就赢了。

  同样讲的是关于乌龟的故事,但是却有不同的版本,这就是不同国家的,特别能展现出来的文化思维的角度的不同。可能美国跟中国的版本比较像,特别重视的是一步一步努力,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但是在另一些文化里面,家长要教孩子的是,你也得懂得,坚信你的家里人,他们是对你最重要的,大家团结在一起时我们的力量才是OK的;然后还有,你必须通过一些技巧,才比较容易成功。这就是透过绘本不同的讲述,传达给孩子的不同价值观。

  第五部分:对文化的感知与学习,孩子从哪儿开始

  李稚田:文化的感知力,孩子学习的“三大途径”

  孩子的学习主要通过三大途径。第一个是视觉途径,就是我所看到的;第二个是听觉途径,就是听到的;第三个途径是律动,就是我们身体动作,随着外界的刺激,或者音乐的节奏,古典的节奏如何动起来。所以今年在北京国际田径赛上,苏炳添虽然百米拿了第九,但是他的起跑速度最快,他能够随着发令枪一响马上起跑,而且是跑在前面的,这个律动也需要有一个培养。

  视觉、听觉、律动这三大渠道,每个人都有,但是并不平衡。比如说,朗朗、李云迪他听觉他非常发达,然后他用听觉来调动自己的律动,所以手指在钢琴上,他就能够运键如风;视觉呢,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例子,都是用视觉培养的。所以我想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观察分析制订教育计划。

  保冬妮:文化不是非要教育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里的感受

  刚才李老师说到在孩子的视觉、听觉和律动三个方面,去感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其实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生活,那爸爸妈妈就说,那我怎么跟孩子一起互动呢,其实很好玩,我就说从衣食住行开始。

  我们首先说吃,小朋友都爱吃,我们每次过节吃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中秋节了,我们吃月饼,南方有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北京也有我们北京的月饼,自来红、自来白。做月饼这件事,说大,它就是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说小,那不就是吃饭吗做点心。在国外我们说做饼干、做面包,那就是家家日常生活当中必备的。在我们家里也是一样,我们跟孩子一起做月饼,做冰皮月饼,做我们的苏式月饼。当我们拿扣月饼的模子时,我们欣赏的是中国的木器的雕刻。所以,这一切的活动,感受的都是文化。文化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包饺子。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带她一起包。这次她从英国回来,特别告诉我说,要从头至尾地学习怎么包饺子。过去就什么,你擀了皮,她来给你捏一捏,她觉得像捏面人似的,觉得很好玩;现在呢,她洗菜、剁馅、剁菜……她现在把包饺子当成一场秀了,再去英国的时候,她就要秀给她们的同学,秀给她们的老师,做了以后和周围的朋友们一起吃。这就是传播文化的一个过程。

  前一段流行的电视我们大家都知道叫“舌尖上的中国”,就像三叔似的,特别爱吃中国的好吃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都爱吃咱们中国的饭,因为中国的饭是最有滋味的。所以,“舌尖上的中国”,那就是带着孩子,你可以去各个省份,各个城市,你去吃美味;还有一个 “脚尖上的中国”,那就是跟刚才李老师说的似的,其实跟我们身体的感觉有关,跟我们的律动有关,你可以不是跳舞,但你可以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认识中国。

  中国文化不是说在口头上,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做,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带着孩子去感受,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了。比如说外国很多的洋节,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节日慢慢的也来到了中国,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感受到节日的不同的快乐,但同样我们也有很多自己的节日。比如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小朋友们神神秘秘地感受这个节日恐怖的一面,同时又有因为戏谑的一面非常开心和好玩,他们雕刻的南瓜灯就如符号般极致地代表了这个节日。但是其实我们也有我们中国的鬼节,就是我们过去的中元节,阴历的七月半,我们也有相关的图画书。在中元节我们不是南瓜灯,我们做的是河灯。做河灯有很多的方法,用纸叠的,用纸粘的,我一般在幼儿园和小学去分享绘本的时候,会教他们做河灯,还把河灯点上蜡烛,放在河流里面,让水漂走。同样是关于死亡的节日,西方的鬼节带给小朋友们这样的一种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鬼节一样,也有我们特殊的表达方式,诗意、悠远,同样也非常有趣。

  文化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关注到了,其实并不是非得要教育和学习,它其实就是一种感受。

  美国三叔:生活的品位,比速度更重要

  生活的品位比速度更重要,不是只考虑能赚多少钱,或者孩子考多少分,而是真正享受生活的魅力。就算我在国外,大家也普通都会认为,中国的文化应该是最重视品位的,不论是它的深度、长度和丰富度。其实你就要考虑,怎么生活得有品味,自动带着孩子去感受这些过程。刚才说饺子我特别有感受,因为我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听到几种声音是马上就会让我又开心又感觉很饿的,一个是我听到切饺子馅儿的,那个声音,会让我感觉我到家了;然后还有一种类似非洲大鼓的 “咚、咚”声,我会感到我回到童年了,真好;还有我妈妈做面包什么的,那是在一个碗里面,会有这样的一个“哇哇”声,也是有它的声音。就在不经意间,那些都会在影响我们的孩子。

  搜狐母婴寄语:

  一想到“母婴”,你会想到什么?可能你会想到,养孩子,换纸尿裤、喂奶粉、感冒发烧生病、看什么书讲什么故事……等等等等。

  但其实,养育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现实解决问题式的养育,还有就是构建未来式的养育。解决现实问题的养育,我们虽然现世对它们分配给了那么多的关注,但它们既不是像米开朗基罗一样,用4个月的静默去看到藏在大理石里的大卫像;也不是那可以引起龙卷风的蝴蝶翅膀的那一次次扇动。它们,不会藉由现在通向未来。

  而我们的主题沙龙,不是要解决现时现世的养育问题,却是在现世现世里,去看,去思考,去评说,去构建,去雕刻——那个属于我们孩子的未来。

  搜狐网母婴频道整体策划的“雕刻未来——搜狐母婴精英沙龙”,会以系列的方式呈现,敬请期待。


    关于【宝宝帮】“雕刻未来”沙龙第一期:传统文化与未来传承-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