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同年龄的孩子谈死亡!父母该了解的不同谈法【新妈课】

来源: 搜狐网 2016-07-09 12:53:35

  来源:搜狐网;责任编辑:Wolt;更多新妈育儿经验分享,辣妈主张,亲子早教、成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静观育儿脱口秀只“做个构建孩子安全感的智慧妈妈”

  清明过去了,微信后台却一直在持续收到相关提问。所以,还是决定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清明那天,我带开心给我父亲扫墓去了。开心从没见过姥爷,但是她知道,姥爷是妈妈的爸爸,是很重要的亲人。

  到了墓地,开心问我:“姥爷在哪里?”

  我说:“就在这块墓碑后面的土里。”

  开心睁大眼睛,去墓碑后面找姥爷,喊着:“姥爷!你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到你?”

  看着她那天真不解的表情,我招手让她走到跟前来,告诉她:“姥爷已经死了,永远地躺在在墓碑后面的这块土里。他听不到,看不到,也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过,他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可以通过心灵与他对话。”

  开心点点头,眼神似懂非懂。

  

  (图片选自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此后,她开始反复问我关于死亡的问题,如:“妈妈也会死吗?”“我们都会死吗?”“人会在什么时候死去?”我看到她眼睛里全是疑惑和紧张。

  我知道,这个清明的扫墓活动,激发了开心对生命本身的好奇,以及对失去其他重要他人的恐惧,同时还激活了她曾经历过的各种分离带来的感受。

  当一个年幼的孩子问及死亡、关注死亡,他们的潜台词很可能是:请肯定我的存在,让我确信,我会一直被关注,被爱。

  所以,我跟开心说:“每个人有一天都会死。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妈妈会一直照顾到你长大。到那时,你比现在的妈妈年纪可能还要大了。”

  开心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嗯,到时候,我已经和妈妈一样大了,那我应该不会哭得太伤心。”

  我看到她的小脸上明显有放松下来的表情。

  

  (图片选自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在孩子眼里,死亡到底意味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科普下。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体验也是有所差别的。

  0-3岁:

  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会问到死亡相关的问题。即使提到了,也是没概念的。若这个年龄的孩子身边有重要亲人离世,大人只需用简单的方式告知孩子这个事实,同时,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安全感即可,如确保规律的作息、提供稳定的抚养人等。

  3-7岁:

  3岁左右开始,孩子才会对“死亡”的概念产生兴趣。不过,这时候的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死亡的概念,也许他们在这之前已经意识到死亡的存在,但他们更倾向于认为那只是一种暂时状态。

  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较好地理解死亡的终结和不可逆性了。这时,他们可能会对死亡表现出恐惧。不过,他们会认为死亡只是个别事件,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3-7岁的孩子若开始关注死亡,父母首先应该通过共情,对孩子内心在经历的恐惧、承受着的压力表示理解:

  “XX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让你很难过。”

  “你心里不舒服,很伤心,想不想讲出来?我在这里陪你。”

  

  (图片选自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其他年龄段的孩子,你当然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跟他们表达共情。

  此外,多陪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中,孩子可能会假装说:“啊!我/你死了!”父母请不要因为忌讳而打断孩子游戏的乐趣。

  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孩子宣泄自己的情感和能量。

  多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欢的兴趣活动,譬如画画,绘本阅读,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和宣泄内在的复杂情感。

  7-12岁:

  7岁以后的孩子,有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认知也大大提高。到10岁左右,孩子能像成人一样理解死亡的意义,明白死亡是不可逆的、永恒的消亡。他们可能会问大人关于死亡的细节问题。孩子甚至可能因此而变得很敏感,对于身体的任何伤害或疾病也都变得小心且多疑。

  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跟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陪孩子一起哀伤,也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独处。

  譬如,当孩子失去他所爱的宠物,他不想跟你谈论失去宠物的痛苦,那么你最好不要主动去揭他的伤疤。你只需要看到孩子的情绪,陪伴他,必要的时候,带孩子为死去的宠物举行一个哀悼仪式。

  其他时间,带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陪孩子去做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青春期以后:

  青春期的孩子追求独立,不希望被干预。特别反感被自己的父母当做小孩子看待。所以,若他们遇到困惑,不要试图主动靠近、给以帮助,更不要企图去淡化孩子的悲伤。你只需要在那里,做好他随时可能向你求助的准备就好了。

  如果你们之前的亲子关系信任基础比较好,那么孩子一般都会主动向你倾诉。如果亲子关系不尽如意,那么邀请孩子比较信任的其他长辈,制造机会让他们陪一陪孩子,可能会更靠谱。

  其实,给孩子做死亡教育并不难。我们不需要跟孩子谈太深刻的死亡。

  谈生命的意义吗?从哲学层面谈死亡吗?都不用。孩子有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知,有自己的路要走。关于生命和死亡,若是真有答案,那也不是我们告诉他们,是他们自己的生命历程告诉他们。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需要搞清楚的是,当孩子关注死亡的时候,其实在关注什么。整个青春期以前,孩子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可能都是在反复确认一件事:那就是爱的存在。孩子的所有疑问,都源自生的本能,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所以,陪伴孩子,让他知道你一直在,并尽可能带孩子开阔视野,去看更大的世界,这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

  另外,也有不敢跟孩子谈死亡的父母。这些家长面对“死亡话题”,都会极力掩藏并保持缄默。他们的逻辑是,那些不痒的地方,就不要去搔它。因为死亡是一个可怖却无法改变的事。我们如何与它较劲?

  然而,死亡一直都在的。它悄无声息地跟随在我们身后,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死亡焦虑会通过隐藏和伪装,转化成各种症状,它正是我们所体验到的诸多困扰、压力和内心冲突的源头。

  

  (图片选自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尤其当家庭里有亲人的丧失,一切的掩盖都是徒劳。再小的孩子都会觉察到,而大人的避而不谈只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和困惑。这种回避型家庭中的低龄孩子,可能会出现不良的身心症状,譬如尿床、夜惊,变得粘人,爱闹情绪,等等。大孩子则可能会直接出现学习问题、行为问题,等等。

  其实,直面死亡,并非如同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般可怕。相反,直面死亡是活着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反倒可能会使我们以更真实的状态,善待自己,把握当下,回归生命本身。 你觉得呢?

  ———————————————

  静观育儿微信公众号“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若转载请务必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联系。

  想获得免费专家答疑等更多育儿资源,请关注"jingguanyuer"微信公众号!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主创的科学早教微信公众号,与爱奇艺同名脱口秀节目互为补充。创办至今,不仅坚持发送大量原创文章,还有免费的后台答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当下的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为有育儿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

关键词:[db:关键字]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