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看,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如何教育淘气女儿

来源: 搜狐网 2016-04-19 02:17:20

  原文标题:[有出息]看,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如何教育淘气女儿--来源:搜狐网 本文责任编辑/Linda--更多母婴健康、亲子早教、成长问答请关注“宝护神”微信公众:babyprotect

  米尔顿?艾瑞克森是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亦是催眠鼻祖。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患有色盲、音盲、阅读障碍。甚至说话也是口齿不清。

  17岁那年,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袭击了他,让他全身瘫痪。接连三个医生前去问诊并断言:他活不过明天。可是,第二天,他没死,反倒看起来更精神。

  于是医生们又说:哪怕他能够活下来,也没法站起来了。但是,过了数年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露营设备以及一点点钱,独自一人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米尔顿?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身上有种顽皮的孩子式的精神。他从来不相信任何限定,更愿意去倾听自己,去自己的内在找资源。

  譬如,他的小儿麻痹自愈期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他独自趟在床上,谢绝他人打扰,全身放松,并向自己的潜意识对话: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意愿,请告诉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后来,他果然看到了一个情景,是他幼年摘苹果的一个画面。于是,他开始想象踮起脚,摘苹果时候肌肉的运动、力量、变化等等细节。这个画面被他分解为很多个慢镜头,肌肉的运动生动、鲜活、细致。他就去不断地想象这个运动的过程,并去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

  几个星期后,这个画面中涉及到的肌肉部位,在他的身体上慢慢苏醒。他开始有了行动能力!

  艾瑞克森在治疗中、与人交往中也经常有着类似孩子式的,纯粹、有趣但又富有力量的做法。育儿中也是。但是,他的顽皮背后,却有大智慧。他先后有八位子女,每一位子女都深受其影响,并在不同领域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下面就是艾瑞克森和他的一个女儿之间的小故事。

  某个周末,大人们在安静地读报,孩子们则在一边玩耍。忽然,艾瑞克森的女儿走向妈妈,一把抢过妈妈手里的报纸,并且扔到了地上。

  妈妈当即说:“你这样做是不好的,你需要把报纸捡回来,并且跟我道歉。”

  女儿倔强地回答:“不,我不需要这么做。”

  家里其他人包括保姆,都开始过来跟小女孩讲道理,告诫她做错了事情就得道歉。但是,小女孩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一点也不肯松动。

  发生这一切的时候,艾瑞克森正由于身体原因躺在床上休养。外面的情况他听得很真切。他要求保姆把女儿抱到自己的床上。女儿刚接触到床,就挣扎着要逃离。艾瑞克森敏捷地一把抓住了女儿的脚踝。

  女儿喊:“放开我。”

  做爸爸的面带微笑,从容回答道:“我不需要这么做。”跟女儿几分钟前的话术一模一样。

  女儿继续挣扎,用很大力气想逃脱。但每次逃开了脚,手又被捉住。逃了手,脚又被捉住。两个人就这样像两个大力士一样,一半玩笑一半角力。

  父女俩整整对峙了四个小时。

  最后,女儿终于累了,她开始认输。她对爸爸说:“我去给妈妈捡报纸。”

  面对女儿的投降,艾瑞克森并未立刻松手,他依旧一只手抓住女儿的手臂,并且说:“你不需要这么做。”

  女儿略带疑惑地看父亲,停顿了一下。她在思考。并且很快又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去捡报纸,我还要跟妈妈道歉。

  可是小女孩听到爸爸依然坚持说:“可是,你不需要这么做。”

  小姑娘反倒更加坚定地回驳:“不,我得去捡报纸,我得去道歉。”

  艾瑞克森说:“很好。”然后放开了她。

  在这个小故事里,艾瑞克森在短短时间里,做了以下几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1

  他没有讲道理,没说“你那样粗鲁又没礼貌,会让妈妈如何如何感受不好”类似的话,而是通过类似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整个故事的上半部分,艾瑞克森都是在跟孩子进行有趣的角力。

  看完我们其实都能明白,几分钟之前,孩子的“我不需要这么做”给妈妈带去了干扰性的不适体验;现在,做父亲的在模仿女儿的方式和话术,让孩子也品尝到了被干扰、且被拒绝的体验。游戏的方式,永远是最好的跟孩子沟通的方式。

2

  他一直保持温柔但坚定的态度。整整4个小时跟孩子角力,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过程中,他因为累了、烦了,就放手了,那么他所做的努力就会半途而废。然后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只要我反抗一下,我闹一闹,他就会对我妥协。如果下次他没妥协,一定因为我闹腾得还不够。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养出完全没有规矩的孩子,失败就是在这里。如果不能做到温柔但坚定,那还不如不去启动你对孩子的管教。因为中间你只要破功,聪明的孩子就会识破:原来父母的“规则”这么不堪一击。

3

  当孩子开始求饶的时候,艾瑞克森并未立刻喜滋滋地,甚至得意地跟孩子说:“你看,你早这么说不就好了。”如果他这样说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是被迫投降、被迫道歉,她一定会有屈辱感和无力感。

  这位智慧的父亲说的是:“你不需要这么做。”但同时又没有完全放手。这么做高明在哪里呢?这是个反向的动作,或者可以称之为催眠。

  它巧妙地把大人命令孩子做,变成了孩子自己主动开口要去做。等于父亲给了孩子一个可以做决定的小小空间。所以孩子最后决定道歉,不是在屈服,而是真正想去做。

  可惜的是,不少父母从第一步就做错了。比如动不动就跟孩子讲道理,讲不通就可能将亲子冲突升级,甚至最后开启打骂模式。就算做到了第一步,第二步也很难做到——因为父母们打心里很难相信“孩子内心有主动变好的意愿”,总觉得缺少了自己的教导,孩子就一定会变歪。

  也许今天所分享的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带去更多思考。

  坏脾气的孩子,大都是父母造成的,爸爸的影响尤其大,具体可看下面这个视频:

  

  ———————————————

  静观育儿微信公众号“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若转载请务必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联系。

  想获得免费专家答疑等更多育儿资源,请关注"jingguanyuer"微信公众号!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主创的科学早教微信公众号,与爱奇艺同名脱口秀节目互为补充。创办至今,不仅坚持发送大量原创文章,还有免费的后台答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当下的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为有育儿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

关键词:学家 育儿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