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帮】所谓如厕困难,往往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来源: 新妈课 2016-09-07 08:09:53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宝宝帮】所谓如厕困难,往往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责任编辑:Wolt

  父母们谈及养育孩子的艰辛,通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总觉得这句话通俗易懂地点明了孩子早期生命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没错,孩子的屎尿屁,从来不是小事。很多父母,会从1岁左右孩子开始走路起训练孩子如厕。还有的,打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把屎把尿。更多的父母,为了孩子反复尿裤子、无法独立上厕所、甚至尿床等“问题”头疼。

  其实,如厕这件事,对孩子们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心理意义。如果父母搞不懂孩子们对于排泄物的特殊情感,以及背后的心理含义,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阻碍,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父母需要收敛自己对待“臭”、“丑”等事物的态度

  前几日,微信后台收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孩子2岁多,总是限制我上厕所。我一进厕所他就哭。我带他进厕所里面,他还是哭。边哭边喊,“妈妈不要上厕所,臭!”我该怎么办呢?他好像是真得很嫌弃厕所臭。

  了解后得知,这位妈妈平日里对于丑、臭的态度比较明显,比如会嫌弃丈夫蹲厕所时间久,太臭,等等。因为孩子和妈妈处于共生的高浓度关系中,妈妈的态度会轻易化为孩子的。所以,想要弱化孩子的焦虑,母亲首先需要收敛自己平日里对事物过多的评判。

  其实,最初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排泄物是无这般评判态度的。心理学家们的观察发现,早期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甚至会充满喜爱。还有小宝宝吃过自己拉出的粑粑。在大人看来非常重口味,然而对孩子而言,却有另外一层的心理意义。

  孩子不是撒谎/故意犯错,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需求

  很多父母面对肛欲期的孩子,都会有过多焦虑。尤其跟跟其他同龄孩子一比较,得知谁谁谁的孩子早就能够自己上厕所了,谁谁谁的孩子早就不用带纸尿裤了,就心急。于是,明明不是问题,父母也可能会上纲上线,认为孩子有问题。

  比如下面这位妈妈问的:

  我家孩子一岁半了,最近总是撒谎尿尿可是带她去她又没有,每天大概得有五六次,我该怎么办?是什么原因让她这个样子呢?

  孩子还小,生理功能和神经反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可能是自己分不太清楚有尿和没有尿的感觉区别,才会判断不准确,并不是孩子故意说谎。

  另有一种可能,是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太少(高质量的有效陪伴),孩子在通过这样的表达,吸引妈妈对自己的关注。

  妈妈要针对不同的原因,不同对待。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妈妈不要斥责孩子的行为,更不要因为孩子尿裤子而责备孩子。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妈妈要给予孩子更多更专注的陪伴,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比如陪孩子阅读、游戏等。

  还有孩子爱尿床的,父母的处理方法同上。不要把它当成问题,更不要没完没了训斥以期望孩子“长记性”。孩子不是故意的,只是能力还不够。批评指责只会给孩子带去羞耻感和沉重的压力。不如平静接纳,并留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放松的、民主的家庭氛围,以及避免睡前喝水多、睡前游戏太兴奋等。

  突然的退行,可能是在寻求关注

  有妈妈问:

  我家儿子三岁了,最近总喜欢故意尿床,尿裤子,有尿不去厕所。尿玩哈哈大笑,我罚他坐,罚他不许玩手机,都没用。现在是比较逆反,说什么都喜欢抬杠。有什么好办法么?把大人气的不行。

  本来自己能够独立如厕的孩子,突然情况反复,又开始尿裤子或尿床,多半是孩子想要获得大人更多的关注,反映出了大人对于孩子的陪伴还不够。

  例如,家里有了新生儿后,或者父母在某一阶段特别忙碌于事业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感到好像失去了原来的地位,或产生了被抛弃感。孩子自然会想出各种希望引人注意的行为,目的在于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原有事件中引开,方法可能有尿裤子或拉裤子等。

  父母需知,时间不是衡量陪伴够不够的标准,陪伴孩子时要做到高效、专注。对于孩子故意尿裤子的行为,可以采取漠视、不批评、不关注的态度,以免给予孩子负强化,更换干净的衣裤即可。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比如主动说尿尿、或自己去尿尿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和称赞孩子的好表现,正面强化和巩固孩子的好行为。

  这些如厕困难,都是因为父母过多、过早干预,给孩子带去的焦虑

  很多父母会过早给孩子把屎把尿,这类孩子大一些后如厕困难几率明显更高。不少爱干净的父母,甚至忍不了孩子裹在纸尿裤里,屁股会粘上排泄物的情况,于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玩得好好的孩子折腾一番才安心。

  其实孩子们有尿意或者便意,会自己感觉到,并且发出信号给父母的。父母做好回应即可。待孩子们生理发育完善了,不用父母管,自己都懂得主动如厕。可是,控制欲太强、或者太过焦虑的父母,往往等不了。于是无形中,他们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去体验排泄、自主控制排泄物的主动权,并因此形成了依赖。要么依赖大人的提醒,要么依赖大人把自己端起来把的那个动作,如此才能顺利排泄。

  比如下面这位妈妈问的:

  孩子一岁十个月,每次都要憋很久抱着拉。我孩子小时候没让他坐马桶,都是把。后来听说把不好,就带纸尿裤不把了。后来有一段时间便秘,他有点害怕拉臭臭。现在一有感觉就扑到怀里要抱着,憋,最后实在不行抱着拉。每每都是憋了很久的臭臭。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需要自己先放松。不放太多注意力在孩子的排便上头。不愿意坐马桶就先不坐,试着让孩子蹲着便便。如果孩子有主动尝试便便,就给以及时的、积极的鼓励。而孩子闹情绪的时候,或者如厕困难的时候,不给于过多评价,暂时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另外有一种如厕困难,就是孩子便秘。很多时候,孩子一开始便秘,父母就如临大敌。去医院问的话,医生往往会为了缓解父母焦虑,建议使用开塞露。比如下面这位妈妈所经历的:

  孩子以前大便特别规律,每天早晨起来后,基本时间都差不多。她十一个月刚会走路时,可能是体位改变了,加上那段时间特别冷,一个月没带她出去,她还有些厌食,连续三天没大便,中间拉过一次,就一个球,特别干。看她可遭罪,使劲了好几次,也没拉出来,跟医院的老师咨询了下,让打点塞路,我就给她打了,她大哭,后来终于拉出来了,她也不哭了,应该是舒服了,我和他爸算是放心了,第二天又打了一次,加上饮食调理,好了。

  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孩子13个月了,大便特别没规律,不定什么时候,而且一大便就特别恐惧的眼神看着我们,然后就跑开了,或是跑爸爸怀里。感觉她一大便就特别害怕。

  发现孩子便秘,最好是通过饮食调理去促进孩子的肠胃功能。不要太着急要孩子立刻排泄。很多孩子都会有便秘的时候,父母顺其自然对待即可。需知,开塞露对孩子而言,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这东西以入侵的方式,打破了孩子对自己大便的控制,也打破了孩子的疆界。如上面案例中的孩子,被入侵的恐惧感跟如厕绑定到了一起,这让她连带着开始恐惧如厕。

  这种心怀恐惧的孩子,还在捍卫自己的自主权。而有些孩子,则会放弃自主权,对润滑剂和外界帮助产成依赖,唯有靠开塞露才能如厕。这就属于更糟糕的情况了。

  既然肛欲期的孩子会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作为父母,要怎样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呢?

  ?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肛欲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从内心尊重孩子的发展。家长不必紧张也不要过多的指责孩子,因为你的指责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一紧张就会导致控制大便的节奏失控。这样拉在裤子里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肛欲期结束就会迟滞。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在面对孩子尿裤子、拉裤子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失去接纳孩子的本能,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大小便”,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裤子,父母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然后便对孩子施加压力,应该平静地对待。

  父母绝对不要对孩子说:

  “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

  “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大便?”

  “你怎么这么笨啊!”

  “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尿裤子呢?”

  “你再尿裤子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下次记住不要尿裤子!”

  ……打骂和羞辱并不能够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构。

  ?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大便节律

  当孩子大便节律改变时,父母不要急于将其作为便秘而对孩子强行使用开塞露等强硬措施解决,这样会将恐惧和痛苦与孩子的大便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大便的恐惧感和痛苦感,由此孩子会长时间这样抑制自己解便,最终导致真正的便秘。

  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盲目给孩子吃中药,或者实验各种偏方,这不仅不能改变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让孩子把便秘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对于便秘更加恐惧,对于排便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段时间,父母可以通过绘本引导、可以多鼓励,但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度过这段“正常”阶段,给孩子更多的成长时间。

  ?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和减压

  当孩子经历搬家、换了新的幼儿园、父母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淡漠、换了新的保姆、妈妈再次生育、生病后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大小便反常,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大小便上。

  【科普:肛欲期】

  依据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观点,1岁左右的孩子进入肛欲期。这个阶段,孩子通常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

  对孩子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们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细心的父母,一定会观察到,孩子如果在水泥地面上尿完尿,会再去观察尿湿的范围,甚至会用脚去踩,把尿湿的范围变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排泄物表达自己疆界。如果父母无法接纳孩子自主控制大小便的自由,对于孩子的如厕行为干预过多,不仅会造成如厕困难、反复尿床,还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障碍。心理治疗过程中就发现,那些机械、固执、呆板的人格,都和肛欲期发展有关系。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在孩子肛欲期时,往往过于严厉、控制欲过强。

  ———————————————

  静观育儿微信公众号“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若转载请务必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联系。

  想获得免费专家答疑等更多育儿资源,请关注"jingguanyuer"微信公众号!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主创的科学早教微信公众号,与爱奇艺同名脱口秀节目互为补充。创办至今,不仅坚持发送大量原创文章,还有免费的后台答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当下的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为有育儿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


    关于【宝宝帮】所谓如厕困难,往往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