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也许你的冷处理,不过是对孩子的冷眼旁观

来源: 搜狐网 2016-04-19 04:29:19

  原文标题:[有出息]也许你的冷处理,不过是对孩子的冷眼旁观--来源:搜狐网 本文责任编辑/Linda--更多母婴健康、亲子早教、成长问答请关注“宝护神”微信公众:babyprotect

  冷处理是很多父母最常用的育儿办法之一。用这个办法之时,多是孩子有“不可理喻”的行为之时。父母为了按捺住自己肚里的火,也为了不让亲子冲突升级,于是一开始就做出了自以为是的“退让”。

  然而,在孩子看来,这个方法究竟会给他们带去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下面这个案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我女儿两岁一个月。昨天我们将摘下来的榆钱摆放在桌子上进行捡择。她第一次过来就把榆钱乱抓乱推,我冷静地看着没有说话

  没一会儿,她又过来准备搞破坏,我跟她说妈妈教你择榆钱,但她没有坚持几秒钟就又开始了破坏工作,把榆钱弄得到处都是;我和爸爸对她都进行了语言上的警告

  第三次过来仍丝毫未改地把桌子上的榆钱都推到了地上,甚至撒得到处都是。第四次我打了她的手并给了她严厉的眼神,她有些害怕让我抱抱,我抱了并给她讲了道理

  可没想到一会儿后她又恢复了原样过来捣乱,我打了她的手、爸爸冲她发了火,孩子哭了,要爸爸抱抱。爸爸不抱,她又过来让我抱,我记得之前老师有讲过,对哭泣的孩子应该给予拥抱,但孩子爸爸和奶奶一直在旁边说不要抱不要理她,最后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抱了她。

  这件事情上我困惑的是:1.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捣乱,怎么样才能改变她这种叛逆和“坏”?2.这种情况下该不该抚慰孩子,该不该抱她?

  1、孩子“坏行为”背后的推手是父母。

  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出现乱抓榆钱→推到地上→被警告之后仍旧捣乱→哭闹→缠着大人抱等一系列行为,背后的推手其实是一直在旁边“冷静”看着孩子的父母。这么说很多父母可能不能接受,甚至还会觉得委屈:“我有阻止孩子,不让她这样做啊。”“我有做引导和限制啊。”

  2、我们只“看到”孩子,却并未“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我们常常预设孩子的行为。一开始我们就觉得孩子在“捣乱”、“搞破坏”甚至是“叛逆”“坏”,所以我们看不到孩子好的行为,甚至会直接给孩子好的行为扣上“不良行为”“坏行为”的帽子。

  自然,我们也就看不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需求了,结果呢,我们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去倾听、理解孩子,相反,我们只专注于看到孩子的“坏行为”,并试图去纠正它。

  3、孩子一次次尝试,只为吸引父母的目光,让父母能看到自己的需求。

  可孩子呢,她为了让父母“看见”自己,仍在努力做着尝试:

  孩子从一开始就通过尝试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我想要跟你们一起做”,只是她发出的信号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甚至被直接否定了。

  父母是如何回应的呢?

  第一次“冷静地看着没有说话”,第二次对孩子进行了言语警告,第三次想必已经在酝酿情绪了,第四次直接动了手。可以看出,父母一开始明着是在容忍、冷静旁观孩子的行为,但其实是在用行动持续“刺激”孩子,诱发孩子“犯错”。

  在孩子看来,父母所有的行为都在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也许我还可以再去试试看。”她也确实去试了。孩子是可怜的,没有办法明确地告知大人自己的需求。如果小孩能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也就不是一个两岁孩子了,甚至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学会。

  4、因为需求未被“看见”,故孩子用“问题行为”来表达。

  在一系列无效的尝试之后,孩子是委屈又无助的,通常只能用哭闹、发脾气、扔东西、打人、粘着父母索要拥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委屈。父母是孩子能想到的第一求助者,当然要寻求父母安慰了;可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这些方式却是“不良行为”,父母由此被激怒了。被情绪控制的父母,自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的问题。

  若孩子的需求长期未被看见,表达方式又总被误解,结果会怎样呢?孩子会变得烦躁易怒、焦躁不安,或者向外发泄(变得如父母所预期的那样“叛逆”“不服管教”“坏”),或者向内发泄(变得冷漠、逃避、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

  5、解决孩子问题,先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其实,案例中的小女孩,第一次抓榆钱时,父母就需要意识到,孩子想要加入到父母的活动中来,想要参与其中,并渴望获得大人的认可。

  这时,父母若能温和地跟孩子说明:“宝贝,这是榆钱哦,我们可以用它做……。现在我们需要怎么做,你可以做……”等,这样做是将孩子带入到家庭的活动中来,孩子有了参与感,她会更知道该如何做。

  同时,父母需要戒除戴有色眼镜看孩子,更不要预设孩子的行为——将孩子的行为视作为“捣乱”“叛逆”等,而是视作与孩子亲密相处的一次机会,那么我们也就更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更能拓宽思维更好地引导孩子合作,而不会出现这么多禁止行为和负面情绪了。

  知道吗,如果这样去信任孩子,孩子做起事来,会比你想象得还要体贴、认真。

  6、被认同的孩子更能发掘出成长的力量。

  没有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背后都会有相应的动机驱动,从孩子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她在寻求认同。如果父母一开始就给予认同,相信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及时意识到孩子背后的需求,也会更容易中止一触即发的亲子矛盾。

  并不是说,孩子的每个心理需求父母都要尽力去满足,但需要我们去尊重。怎么做?

  1“哦,你觉得这个很好玩,你想给跟我们一起学对吗?”“你一个人无聊,希望跟妈妈在一起是吗?”尝试去看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感受。

  2、通过良好亲子沟通和协商,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制定相应的行为规则。

  3、若做到前面两点,基本孩子就都会安静下来。若孩子当下无法认同,继续哭闹,那么坚持必要的原则,但是抱着孩子,允许孩子将他的委屈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

  孩子在被看见和尊重中,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好地成长。这是一件从小就需要做起的事,哪怕孩子只有两岁,甚至更小。

  孩子发脾气,父母不要跟着孩子着急上火,才能更好地让发脾气的小家伙安静下来,具体请看下面的视频:

  

  ———————————————

  静观育儿微信公众号“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若转载请务必事先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联系。

  想获得免费专家答疑等更多育儿资源,请关注"jingguanyuer"微信公众号!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主创的科学早教微信公众号,与爱奇艺同名脱口秀节目互为补充。创办至今,不仅坚持发送大量原创文章,还有免费的后台答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当下的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为有育儿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

精彩资讯

angelababy孩子近照及床事细节曝光

鹿晗热巴恋情证据:敷情侣款面膜

关晓彤美胸照曝光 然而却被它抢镜了

“杨洋郑爽公开恋情 微博直播不忘工作

李彩桦离婚选择净身出户 老公是谁资料被扒

肖战为什么被全网封 他还能复出吗

66岁赵雅芝状态绝了 这才是不老神颜

王楚然撞脸刘亦菲 整容了吗旧照被扒

热门推荐
网友评论

妆点网

Copyright © 2007-2020 ZDFACE Corporation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annmumuzai@foxmail.com
备案号:赣B-20120025-3
All Rights Reserved